一、滴滴拟港股上市市值多少亿美元?
消息称,滴滴出行最快下半年启动上市,已初步决定落户香港,并考虑不同上市架构,不排除以同股不同权形式上市。滴滴正积极寻觅主要投资者,估值约550亿美元,预计滴滴最终上市时市值或能达700亿至800亿美元,随时超越全球另一网约车龙头Uber的约700亿美元估值。
公开资料显示,滴滴出行(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成立于北京,创始人兼CEO为程维,总裁为柳青,2015年与快的合并。滴滴出行目前为内地最大网约车平台,主要提供四项服务,包括的士、专车、快车及顺风车。除的士后,其余均为私家车,由滴滴审批司机资格。
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滴滴出行交易总额达250-270亿美元,同比增长70%;主营业务亏损2亿多美元,整体亏损3-4亿美元。截至2017年底,滴滴订单总量和用户数分别为74.3 亿单和4.5 亿,而这两个数字在2015年底仅为14亿单和2.5 亿。
滴滴出行的股东背景可谓是非常雄厚。2016年8月,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竞争对手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并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资料显示,Uber全球持有滴滴出行17.7%的股份,5.89%的投票权。
来源:凤凰网
二、台股重挫,A股、港股暴跌3%,释放了什么信号?
A股市场持续下跌,上证指数盘中跌幅超过3%,全市4500支股票呈现清一色的绿色。这一现象表明台湾当局关系混乱,台湾当局者看不清楚中国大陆的形式。台湾没有中国大陆的支持,将是一滩死水,回天乏力,台湾民众要义无反顾地坚持回到祖国的怀抱。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一、台股重挫,A股、港股暴跌3%的原因是什么?
台股重挫,A股、港股暴跌3%,这和外汇市场不平静有关。近期海外外资汇出股利需求巨大,美国众议长佩洛西访问台湾,导致新台币兑美元涨0.41%。但是台湾当局领导人忽略一点,台湾自始至终都属于中国领土,台湾长治久安,民众幸福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完全依靠中国内陆对台湾鼎力支持。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台湾大部分日用品、粮食等等,都是从中国内陆运输过去。台湾当地商人都是中国内陆商人,或者在台湾做生意的商人,他们的祖祖辈辈都来大陆。
台湾与大陆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如果台湾当局领导人否认中国内陆对他们的帮助,那么这些主持台湾经济的商人也是不会同意的。台湾当局领导人有一点等吹草动,中国大陆商人就会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投降台湾股市的资金撤回大陆,因此导致台湾股票持续下跌。
二、我个人对台股重挫,A股、港股暴跌3%的看法?
台湾股市不会这样持续下跌的,因为军工股就是一个鲜明的信号,意在告诉中国人民,祖国是我们身后强大的后盾。中国已经变得强大,可以替中华千千万万儿女抵挡一切。
这个事情其实并没有显示出任何信号,因为包括台股和A股在内的暴跌行情只不过跟短期的情绪有关,同时也跟北向资金的操作有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我们用短期的视野来看待行情问题的话,我们会发现短期行情基本上是跟情绪面有关,同时也跟市场上的临时事件有关。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的话,当包括台股和A股在内的基本面没有问题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担心台股和A股的后市行情,短期的事情也不会对一个市场的中长期行情造成任何影响。
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这个事情是关于资本市场的走势问题,当台股严重受挫的情况下, A股和港股出现了暴跌行情, A股的大盘指数暴跌了73点,整体暴跌的幅度达到了近乎3%。与此同时,港股市场上的很多股票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跌幅,整体的大盘趋势也不太理想。
这个事情并没有显示出任何负面信号。
以我个人来看,这个事情只不过跟短期的市场情绪有关,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必要过分研究短期行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与此同时,当北向资金进一步离开A股市场的时候, 因为很多人会把北向资金当成所谓的避险资金来看待,所以有些人会做出跟风卖出的操作,这会进一步导致A股的各个股票因此而受到影响。一旦市场的情绪稳定下来,我认为很多股票会逐渐恢复正常,我们只需要把这个行情当成短期的回调来看待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任何市场本身都会有着一定的短期波动,A股市场的短期波动率可能会比较高。对我们普通投资人来说,我们确实没有必要过分关注短期的情绪波动所带来的行情问题。
政策因素是近期对校外培训、平台经济、地产等重点行业的监管趋严,一系列调控措施相继出台,不仅改变了这些行业自身的投资逻辑,还产生了强烈的蝴蝶效应,降低市场风险偏好。比如学科培训无死角监管,公考培训机构也难以独善其身等。
这就说明了外汇市场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台湾当地是比较混乱的。
三、如何理解港股A股化的趋势
悄悄进行的大变革:港股 A 股化,A 股港股化
港股那点事 02-03
古人云 风起于秋萍之末 ,又云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很多大的变革都是有一个不起眼不经意的开始,后来才发展到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如果不在一个宏大的视野去审视我们所处的大环境,而是过多纠结于细节,我们就不会得到一个对于环境的正确认识。
中国股票二级市场正在悄悄进行不可逆的结构性大变革,格隆汇会员黄超(作者公众号:知机语)将此总结为港股 A 股化,A 股港股化。
在此,借格隆汇的平台把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各位做投资的朋友。
港股 A 股化
港股的投资者构成在从前是欧美机构投资者主导,来自内地的投资只占少数,而近年开通的沪港通和深港通让港股的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根据港交所的数据,2008 年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的交易占比是 3%,2009 年至 2012 年这个比例都是 4%,2013 年和 2014 年是 5%,2015 年内地投资者占比是 9%,市场人士预计,2016 年将上升至 20% 左右。
根据香港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王志华的说法,沪港通开通后,内地投资者占比是在加速上升的,尤其是在 2015 年和 2016 年。
预计未来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的占比每年至少提升十个百分点。
随着内地投资者对于港股市场逐步熟悉,未来 3 年港股市场的投资者中,内地投资者占比有望从目前的不到 20% 上升至 50% 到 60%。
资金的投票必然带来它的偏好和估值逻辑,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强大的实力是任何高明的技巧也对抗不了的。
沪港通和深港通是机制的设立,好像不同高度水槽之间的导管,由于估值水平不同引发的大资金的缓慢流动最终会导致总体水平的动态均衡。
据统计,从沪港通 2014 年 11 月 17 日开通以来,通过港股通南下的资金累计达到 3828.57 亿元,而从香港北上的资金合计只有 1265.87 亿元,南下资金是北上资金的 3.02 倍。
国内资金最终会取代现在的欧美资金,夺得港股市场上的话语权,这个趋势不可阻挡。
国内资金实力的增强增加了港股估值逻辑的 A 股色彩,这种力量在中小市值公司和大市值公司上都有体现。
A 股 3000 多家上市公司,分析师有数千人,平均一家公司数个分析师,每个公司的价值都得到充分研究。
而港股有近 2000 家上市公司,港股分析师才几百人,远远不能做到全面覆盖。
很多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没有分析师覆盖造成价值发现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港股有不少小而美的小市值公司,它们根植内地,因为市值小、覆盖成本较高而长期被欧美机构投资者忽视。
但如果它们报告的业绩优良很容易被各路资金追捧,股价也会有很好的表现——它们是待发掘的金矿。
所以现在也有不少国内分析师开始覆盖港股公司,毕竟其实市场联通的桥梁已经建好,港股市场已经和国内市场融为一体。
港股中还有一些公司是 A 股缺少的标的,如科技股,赌博股,殡葬股等,它们对国内投资者有很大吸引力,更容易受到国内资金的影响。
对于大市值公司,同一个上市公司在两地的价差也会因为港股投资者结构的变化而有缩窄趋势。
AH 溢价指数是追踪同一家上市公司的 A 股和港股价差综合水平的指数,指数高于 100 说明 A 股更贵,指数低于 100 说明港股更贵。
在 15 年 A 股牛市前它曾长期低于 100,也就是普遍来讲同一家上市公司港股更贵;但 15 年牛市之后它就一直保持在高于 100 的位置,最高曾到 150,最低 118,一直维持 A 股比港股贵的态势。
由 AH 溢价指数十年的历史来看我们也发现在 07 年和 15 年 A 股大牛市中,AH 股的溢价迅速攀升,说明 A 股受情绪化影响更多,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更高;而牛市过后在更长期的时间内它们的价差都比较小,基本是在 100 上下浮动。
(十年 AH 溢价指数)
笔者的观点是,虽然两地市场的结构和偏好不同,但同股同权同价是个回归中心。
这种溢价的存在不是常态,理论上除非 A 股大牛市,两地股票价格应该差不多,即指数在 100 上下浮动。
逐渐增长的内资会让这种均值回归的力量更强大,所以港股目前相对 A 股折价的两三成会是未来港股相对于 A 股超额收益的一个空间。
目前笔者认为吸引的大类资产是港股的蓝筹股和中国 A 股的低估值蓝筹股。
累计净流入港股的国内三千多亿资金买的也主要都是估值较低的中农交建、汇丰、腾讯、招商、中信、移动等蓝筹股。
便宜是王道。
和全球其它市场横向比较,港股是最便宜的,没有之一,可参见全球主要股市市净率。
时间上纵向比较,港股也处在历史低估区间里。
港股蓝筹指数恒生指数 PE(市盈率)为 12.7 倍,PB 为 1.11 倍,都是历史低位附近。
(十年恒生指数,绿色线为市盈率)
(十年恒生指数,绿色线为市净率)
港股中资蓝筹的代表恒生国企指数的 PE 为 8 倍,PB0.88 倍,股息收益率 3.8% 左右。
恒生国企指数更是估值低至接近历史最低的 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
(十年恒生国企指数,绿色线为市盈率)
(十年恒生国企指数,绿色线为市净率)
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在笔者之前的文章《机会十年一遇——港股的巨大投资价值不可错过》里做过介绍,包含的都是很优质的大型企业,大部分比重是在金融股,用 PB 估值更合理。
观察十年的估值区间可以说,这样的估值是处在一个非常低估、非常吸引的区间。
港股如此低估的原因除了外界对于处在困境中的中国经济的担忧,还有一个因素是担心人民币贬值。
大多数市值的港股上司公司主要收入都来自中国内地,盈利以人民币计价,而却以锚定美元的港币交易。
如果人民币大幅贬值,那么以港币计算的利润会大幅减少。
但这些因素已经被计算在现在的价格里。
已经众所周知的风险不是真正的风险,如果实际结果没有预期那么糟糕,反而这个预期差会提供一个不错的回报。
笔者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回暖、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外界疑虑的逐渐消除,未来港股会有很大机会。
两地市场的融合和港股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会让港股变得越来越像 A 股。
A 股港股化
A 股沪深交易所在牛市顶峰时创造了日交易额破两万亿的人类历史上的空前记录,而作为对比,港股一直被诟病缺乏流动性。
笔者相信,随着未来 A 股注册制的放开、退市制度的成熟,这种超高的换手率和流动性将成为历史,很多中小股票也将陷入流动性匮乏的窘境。
A 股的注册制正在悄悄进行。
最近在达沃斯论坛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说, 尽管去年 IPO 数量创新高、再融资体量很大,但仍有 600 多家公司在排队等候上市。
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发展机会非常大,但这也说明中国自身的改革还不到位,如果改革够好的话,IPO 排队不应该这么长,中国证监会还面临很多任务。
A 股是国家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工具,最开始中国设立金融市场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国有企业融资解困,现在则是给实体经济输血。
让投资者的财富得到保值增值不在国家考虑问题的优先方向。
据媒体报道,2016 年中国股市 IPO ( 首次公开募股 ) 家数和融资额创近 5 年来新高,再融资规模也创历史新高。
2017 年 1 月以来,沪深股市新股发行速度保持在每周 12 家左右。
有观察家预测 2017 年上市公司将会超过 400 家。
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管理层意在维持或提高新股发行速度,减少排队企业,加快给实体经济输血的目的昭然若揭。
因为中国是审批制发行新股,新股发行定价不能超过去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每股净利润的 23 倍,而 A 股股票大多数的交易价格都远远超过 23 倍市盈率。
所以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来说,IPO ( 首次公开发行 ) 只是取得 A 股入场的一个门票,需要尽量少地以如此低的价格发行新股,在拿到上市地位和融资便利之后的增发或者减持过程中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股票。
所以中国上市公司真正上市完成是在公司完成了增发之后。
这种制度上的缺陷造成了 A 股上市公司增发配股融资金额大大高出首次公开发行的融资金额。
据东方财富 Choice 数据显示,自 2016 年以来,A 股新股发行约 300 家,首发募集资金规模为 1865.36 亿元,平均每家募资约 6.22 亿元。
而上市公司通过定增、配股募集的资金约为 2 万亿元。
具体来看,A 股自 2016 年以来实施了 855 次增发,合计募集资金约 1.97 万亿元,平均每次增发募资金额超过 23 亿元,合计发行费用超过 160 亿元;同期,配股家数为 11 家,募资总额 298.51 亿元。
上市公司再次融资的规模超过首次募集资金规模的十倍以上。
A 股加速 IPO 乃至向注册制发展还必然带来更严格的退市制度。
再过几年 A 股将拥有 5000 家以上的上市公司,如果在加上超过 10000 家的新三板上市公司,中国股市的规模站到了世界巅峰。
吐故纳新是自然界的真理。
美股在十年里退市了上万家上市公司。
A 股将来改革的方向也将是在打开进入的门的同时也打开出去的门。
壳股、烂股炒作将会逐渐成为历史。
只要业绩好,不愁没办法上市;同理,如果业绩太差,退市也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A 股上市小市值公司稀缺的逻辑不复存在,反而高估值蓝筹股是稀缺的,并且它们很大的市值和很好的流动性能提供流动性溢价,可以让保险资金、养老资金等大资本有比较大的回转空间。
低估是王道,我认为 A 股的低估值蓝筹股未来会有比较大的投资机会,而高估值的小市值股票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验证业绩,消化估值泡沫。
去年开始还有一个现象是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崛起,这里面暗含着 A 股投资者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A 股从前是散户主导的市场,而现在携万亿天量资金的保险资金、养老金、公募私募等专业投资者已经开始逐渐主导 A 股市场。
从前万科是个大笨象,市值大、成长低,不受散户青睐,但它拥有强大的品牌、优秀的管理团队,还有高分红低估值的股票,因此受到保险资金和恒大等战略投资者的青睐也不难理解。
和港股一样,A 股同样在经历着结构性的变化。
上市公司宽进宽出,中小市值股票因数量众多而缺乏流动性,而大型蓝筹股拥有流动性溢价。
同时机构投资者将主导市场逻辑,A 股终将进行成人礼。
机会在港股
笔者相对于国内市场更喜欢港股市场,原因有三:
一、估值低,分红高,便宜是王道。
二、是没有扭曲的自由市场,没有操盘的国家队,也就是潜在的数万亿的空头。
三、没有大量等待融资减持的企业,它们也是潜在的空头。
未来不确定性依然很多。
港股虽然在低估区间,但也可能继续维持现有甚至更低估的水平很长一段时间。
适合的投资方法是定投,即定期投资固定或不固定数额的资金到股票里。
股票在短期的波动是不可预测的,那么长时间的定投可以平均买入成本,化解买入成本过高的风险。
笔者认为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根据指数估值水平定投指数是最好的投资方式,长期来看这样的表现会超越大多数散户甚至专业基金。